描述:
“卡尔”臼炮 二次大战中的纳粹德国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超级大炮,如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除此以外最有名的就是恐怖的“卡尔”臼炮。1933年,德国为了对付正在法国建造的“马奇诺防线”而向克虏伯公司提出800毫米列车炮的订单,当1937年克虏伯正式着手进行建造时,纳粹政府又向莱因金属公司发出了设计一种用途相同的自行臼炮的命令。 1940年5月,样车开始进行各类试验,并冠以参与开发的卡尔•贝克将军的名头,厂方的编号则是“040号设备”。起初装备的是8.44倍口径600毫米臼炮,但是设计时留出了余地因此也可换装11.5倍口径540毫米臼炮以增大射程,540毫米的型号称为“041号设备”。两者都是将臼炮搭载在由11个负重轮的巨大底盘上,重达124吨的车体由戴姆勒-奔驰MB503-V12型580马力引擎驱动,最大时速只有10公里,亦因发射时震天动地的威力而被称为“雷神之锤”。 以四号坦克底盘弹药搬运车使用吊车为“卡尔”添加炮弹, 从1940年11月至1941年8月,莱因金属公司一共建造了6门“卡尔”臼炮,并分别起名为:1号炮“亚当”、2号炮“夏娃”、3号炮“多尔”、4号炮“奥丁”、5号炮“洛奇”、6号炮“迪沃”。 1941年在德国的伦贝格成立了装备4门“卡尔”臼炮的第628重炮营,该营拥有的“亚当”、“夏娃”、“多尔”和“奥丁”和420毫米固定臼炮“伽玛”、800毫米列车炮“古斯塔夫”一起在1942年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攻防战. “卡尔”的高爆弹在攻打苏军北部要塞群的战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后1~4号炮被转交给第833重炮营,而“洛奇”和“迪沃”则参与对1944年华沙起义的镇压行动,德军在苏联重兵压境,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反抗,仅不顾弹药吃紧,有组织和分步骤的炮轰和爆破,将华沙全城几乎痍为平地。在战争末期,每2门“卡尔”炮编成一个连,但是在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战况下基本没有作用。 为了运输方便,德军有时将“卡尔”挂上2个特制火车头做铁路行进。 战后一辆苏军缴获的“卡尔”收藏在库宾卡博物馆。 ; 产品编号 00209; 产品名称 德国“卡尔” (60cm)&(54cm)自行迫击炮铁路运输型; 条码 n/a; 产品比例 1:35; 产品类型 Static Military Artillery; 模型尺寸 Length: 840 mm Width: 99.4mm Height:133mm; 零件总数 1251pcs; 金属部件 Metal axis and springs; 蚀刻部件 95 X 100 mm for Karl Engine mesh cover and collar, another 75 X 46 mm for carrier handles; 菲林胶片 n/a; 胶版总数 30pcs sprues plus lower hull, upper hull, 2 tracks and 8 sections railway; 水贴涂装 Markings for Nr. III “Odin” 040, Nr. IV “Thor”040/041, Nr. V “Loki” 040/041 and Nr. VI “Ziu” 040, from 1941. in overall panzer grey and in three colour camouflage; 公布日期 n/a; 更多描述 Full detailed interior torsion bar, separated suspension, folding side platform, optional long exhaust pipes, elevating main gun, optional 60cm and 54 cm barrel with rifling and shells, also include railway.; ;